2025年7月,一条关于“中国军舰用激光照射德国军机”的新闻在国际传媒中迅速传开,顿时在外交圈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德国外交部明确表示对中国使用激光照射德国军机的行为表示不能接受,随即召见中国驻德大使进行严厉的交涉。欧盟方面也加入谴责的行列,好像中德之间正酝酿着一场“激光风暴”,暗中互相较劲。究竟这是不是实实在在的军事冲突,还是只是一场外交上的虚惊一场,还得再看后续发展。
德国媒体夸张地强调这次事情的“严重性”,说德军的侦察机在红海上空“执行任务”时,遭到了中国海军舰艇“用激光照射”,结果飞行员短时间内失明,不得不提前撤退返航。这看起来证据挺充分,但一摆到中方回应那里,就露出了不少破绽,真是让人忍不住一笑。
中方态度非常明确:当天中国海军舰艇只是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并没有出现在红海,也没有使用任何激光装备。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和国防部新闻局都再三强调,中方一直以负责任的态度来执行国际任务,德国方面所谓的“激光照射”完全是没有根据的事实。
这番说法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因为中方掌握了海军行动的全局情况。中国第47批护航编队由“包头号”驱逐舰、“红河号”护卫舰和“高邮湖号”补给舰组成,7月2日前后就在亚丁湾执行日常的护航任务,根本没有越过边界前往红海。
德国媒体所说的“受害者”,实际上是一架比奇“空中国王350ER”侦察机。据美国“驱动”网站爆料,这架飞机虽然贴着民用标志,但被德国防务公司阿特拉斯改装成了特种侦察平台,装备了很多光电摄像头和电子信号侦测设备,情报收集的能力非常强。
这架飞机在执行所谓的“欧盟阿斯皮德斯护航行动”时,很可能会靠近中国的军事目标进行秘密侦察。
德国国防部说,这架飞机被“激光照准”了,飞行员吓了一跳,打断了任务。紧接着,德国外交部赶紧召见中国大使,表达了抗议。外长瓦德普尔也气得不行,直言:“对中国的举动感到非常愤怒,得给个解释。”问题也就随之浮出水面。
中国舰艇既没有出现在红海,也没有使用激光装置,那德国飞机到底遇到了啥呢?是误认吗?还是判断失误?抑或是有人在刻意陷害?从目前公布的细节来看,这事儿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外交碰瓷”。
德国方面没有透露任何能证明“激光照射”存在的技术细节,比如激光的类型、波长、照射的方向或者飞行的轨迹等等,全都没交代。除了说“飞行员觉得眼睛不舒服”以外,也没有任何影像资料或者雷达记录来支撑这个说法。
中方的回应显得更为冷静、平和。外交部建议德国“尊重事实、多沟通、避免误解或误判”;国防部则表达了希望“德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问题,维护中德两军关系的大局”。这种克制和稳重,让所谓的“激光事件”没有了再炒作的余地。
回想起以前类似的事儿,这种“被激光照射”的剧情其实不算新鲜。早在2018年,美国就曾指控中方在吉布提基地用激光照射他们的飞行器,导致飞行员“眼部受伤”;澳大利亚也曾说他们的P-8A反潜机受到了“激光干扰”。可是,最后都因为证据不充分或者逻辑不对头而不了了之了。
这回德国的控告真是离谱到极点。说中方舰艇不在红海,却又硬说在那用激光,简直像是在空中“隔空施展魔法”似的,搞得莫名其妙。
从军事角度看,激光武器的有效范围其实挺有限的,特别是在海上这么复杂的环境里,远距离精准打击几乎没搞头。红海和亚丁湾之间距离还挺远,要是德国坚持说“激光照射”发生在红海,那就得说明清楚,中国舰艇到底是怎么突破距离限制,完成这种“神秘”的打击行动的。
更有趣的是,那架德国飞机其实不是军用机,而是被民用公司租借改装的,机上只有4名德军人员。这样的“军民混合”操作,容易搞混身份,容易惹出误会。尤其是在眼下这个敏感海域,这种行为看起来就不够专业了,真是挺令人担心的。
更令人注意的是,德国媒体也承认那架飞机“常驻吉布提”,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平台,明显带有侦察的目的。简单说来,这架德国飞机很可能是冲着中国在吉布提的保障基地来的。这个基地,作为解放军的首个海外后勤站点,从2017年开始启用,长时间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特种侦察机和间谍卫星的频繁监视盯梢。
美国、法国、英国这些军队早就多次“光顾”那里。要是德国也加入“偷看”的队伍,被对方反制也是正常的事情。
这次事情呀,也把西方国家在涉华问题上的那些老套路给暴露出来了。一边大喊“航行自由”,一边又悄悄靠近侦察中国海军的部署;一边说“加强互信”,一边又演“激光惊魂”的戏码;一边不停地让中国外交官“澄清”,一边自己却不肯拿出任何真凭实据。
这次事件里,欧盟也是挺不光彩的角色。还没等调查结果一出来,就赶紧召见了中国驻欧盟大使,硬是说“中方行动危险,根本不能接受”。这种做事速度真是太草率了,毫无根据的指责,明显是在踢中国的铁板,也是对国际规则的一种公然践踏。
这种“先入为主、恶人先告状”的套路,早已经屡屡出现。从红海到台海,从南海到东海,西方媒体和一些政客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想借此渲染紧张气氛,把中国描绘成一个“不负责任的大国”。
不过,事实比任何辩解都更有说服力。中国一直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从未主动挑衅,也绝不会无故动用军事力量去干扰其他国家的飞行器。
更令人惋惜的是,这种毫无事实根据的指责,反而抢占了国际舆论的优势位置,让中方不得不频繁澄清,耗费了不少外交资源。
德国这次“兴师问罪”,其实也就想趁着现在国际局势动荡的时候,抬抬身价吧。面对美国在亚太不断拉帮结派、推行北约东扩的策略,德国想靠军事合作和外交炒作,在红海那边搞点名头。这场“激光风波”正好成了它们的一个借口。
只不过,一场没有凭据的指责,再加上声势浩大的闹剧,终究盖不住其中的空洞和无力。至于中国军舰是不是用激光,国际社会自然有自己的看法。
关于中国是否在红海越界行动,公开的轨迹一清二楚。至于德国的“怒火”,到底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政治上的算计,这点早已明白无误。
在这个乱哄哄的国际舞台上,要想真正赢得尊敬,可不是靠大声喊冤或泼脏水,而是得凭理智、客观、真实再加上坦率。中方表现出来的克制和透明,正好反映出作为大国的自信心和担负责任的态度。
这次的“激光风波”说不定很快就会像以前的“红海传言”一样被历史的尘埃掩盖,但它带来的教训,却值得每个国家好好反思。
外交不能只是表面文章,军事也不是儿戏,诬告更不是维护秩序的手段。如果德国真心想和中国保持好关系,应该放下偏见,尊重事实,多沟通交流。把精力用在推动合作、减轻误会上,而不是捕风捉影、制造麻烦。
红海地带,不光得保障安全,还得保持清醒,更得尊重事实真相。在这个百年大变局交织的时代,哪方能冷静分析、理性应对,谁就能稳操胜券。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个值得信赖、负责任的大国。而其他国家是否也能做到这一点呢?时间终将揭晓最公正的答案。